Friday, April 30, 2010

Facebook Open Graph(三):真开放假开放?

Facebook Open Graph很醒目的写着Open开放,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商业公司宣称的“开放”通常只是营销的幌子:以开放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Open Graph也不例外。

哪些是开放的?


首先Social plugins(社会化插件)是开放的,所有网站都可以任意添加Like或者Recommend等按钮,通过Facebook庞大用户关系网络为网站增加 流量。截至4/29日,一周时间内已经有5万多个网站开始使用Facebook Social plugins,其中包括很多大的网站。





其次Graph API是开放的,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向FB申请API key,利用Facebook开放出来的数据编写应用程序,这里要注意的是,Facebook有权决定“什么数据开放”和“谁可以获得API使用权限”。

哪些是不开放的?

这次Facebook推出Open Graph,有一些报道说“Facebook欲整合全球网络”,“语义网的未来?”,“索引整个互联网”,这些说法并非“骇人听闻”。Open Graph将帮助Facebook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

  • 你在网上做什么
  • 你是谁?

前者就是如like,recommend这样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而后者将动作信息和人联系起来,形成 “语义学”数据,最终这些数据将全部反馈至Facebook的专有数据库,这种局面的确有点象"索引整个互联网为我所用"。

拿豆瓣做个简单的类比, 豆瓣可以获得站内用户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信息,以及用户的豆瓣好友关系网络,从而推出豆瓣猜,豆瓣电台这样的个性化的应用。 Facebook的Open Graph可以获得的数据是基于整个互联网的,撇开前面提出的隐私问题不谈,这样的数据是极具竞争力的,涵盖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文章说“Facebook’s $100 Billion Valuation Doesn’t Sound Stupid Anymore", 应该也是基于这些数据的潜力和想象力。尽管现在说Open Graph能否成功为时过早,但至少为FB上市提高身价添加了一个重磅砝码。

回到开放问题上,上述的那些关于“用户网络行为”的数据,Facebook显然不会开放,尤其是不会对Google,Twitter这样的竞争对手开放。

-tbc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Facebook Open Graph(二):隐私终结者?

Facebook的数据库存储有全球超过4亿用户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用户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住址,教育情况,工作, 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包括用户的 社会关系网络信息,如家庭成员信息,同事同学关系网络信息,朋友关系网络信息等等,再加上Open Graph推出之后,Facebook可能获得用户在互联网上最近活动信息,如访问了哪些网站,like了哪些餐馆,歌曲等等。对于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的权 利和义务,Facebook在用户注册的时候通过“隐私政策”(Facebook’s Privacy Policy)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不管用户有没有仔细阅读,一旦注册使用就表示用户 “接受”Facebook的“隐私政策”。

保存有如此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与其说Facebook坐拥金山,不如说它责任重大。用户选择使用Facebook,是因 为FB能够提供“保持联系”的核心价值,但Facebook不是一个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公益机构,免费提供服务。作为一个商业公司,FB需要盈利,利用庞大 的用户资源挖掘需求创造价值是毫无 疑问的选择,同时建立在用户个人信息之上的任何商业活动是否会导致这些信息被不当公开或滥用,乃是关系到用户切身利益的,即用户的隐私权必须得到严格保 护,这使得Facebook任何商业举动都像在玩”跷跷板“,在公司盈利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寻找平衡。

2007年9月Facebook推 出Beacon广告计划的失败至今让人印象深刻,Beacon计划“偷偷收集“用户在网上的活动信息并且” 透露“给广告主,以便广告主能“精准”投放广告,结果遭到用户以侵犯隐私权为名起诉,加上媒体反对之声不绝于耳,Beacon广告计划不得不于2009年 9月关闭下线。

这次推出Open Graph,媒体/博客除了表达对于Facebook创新进取的赞许,其中基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而发出的反对之声也是不小,甚至美国几位参议员都联名写信给CEO Mark Zuckerberg表达了对Open Graph侵犯用户隐私的担忧。媒体公众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1,匿名访问互联网是用户的一项默认权利,但是Open Graph迫使用户必须在Facebook上先设置为匿名(即不加入Open Graph计划),否则用户访问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将显示实名(或者以Facebook之名),抛开”显示实名“是否对用户有好处不论,用户”匿名访问互联网“的默认权利显 然没有得到保护。形象的说,那句经典名言”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将被改写:”在互联网上,除非你先设置好,否则大家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2, 无论是Facebook,还是第三方网站,开发者或者广告主,通过Open Graph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首先必须经过用户同意,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获得用户同意,用户必须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有绝对的知情权和控制权。 Facebook作为SNS服务商,有义务提供清晰准确的说明,及时的告知,合理的选项,简单易用的操作。

类似的对于使用个人信息担忧也 曾经出现在Google和Twitter上,但是都不如在Facebook上表现得强烈,原因可能是因为Facebook存储的个人信息和社会关系网络信 息很多都是真实的,在美国尤其如此。在参议员写给Facebook CEO的公开信当中,Chuck Schumer参议员表示希望Facebook严格自律的同时,也将通过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来完善相关法律。

所有这些担忧和批评表达同样的希望:用户通过Facebook Open Graph享受个性化的互联网访问体验的同时,个人隐私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tbc